→ 新闻资讯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初心弥坚显担当 大爱鲁山谱华章 ——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慈善协会工作纪实

2024-04-19 14:22

汤汤沙河之畔的河南省鲁山县是千年古邑。古代先贤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在这里萌芽,播撒天下造福苍生;唐朝廉吏元德秀“琴台善政”心系百姓的美名从这里随琴音流传千年;爱国诗人徐玉诺从这里赶赴抗日前线,无私捐款救助抗日伤兵……乐善好施的基因融入了祖辈的血脉,慈善的火炬从先贤手中代代相传,如春雨滋润了无数困厄群众的心田,如春风吹散了无数百姓心头的阴霾。如今,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勤劳善良的鲁山人民在共同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鲁山县慈善事业善歌高奏,蓬勃发展,鲁山慈善人用满腔热情奏响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时代乐章。


b2669a66bf346d4cc9f5e3b24ad7aa4b.jpg

2023年5月19日,鲁山县慈善协会会长刘涛到县特殊教育学校看望慰问师生

4c77698bed97d9f8e2641cdb78181b9e.jpg

2023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之际志愿服务活动如火如荼

7526132f3930466d94d229365fecf19e.jpg

志愿服务、发放救助物资
 

党政引领鲁山慈善春满园

鲁山县位于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原国家重点扶贫县,脱贫人口15万,占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常年约有30万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口中老人和儿童占有一半,这里的慈善工作任重道远。从县党政机关不同岗位上退下来的几位领导,任职鲁山县慈善协会后,全身心投入慈善工作,凝心聚智,谋事创业,为慈善事业发展再发光和热。协会会长多次主动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慈善工作和慈善事业面临的困境,增进县领导对慈善发展形势和慈善发挥作用的了解,得到了县领导对慈善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县主要领导在许多重要工作场合带头宣传慈善,强调慈善,引导带动乡镇、县直单位领导班子积极支持慈善,主动抓好慈善,形成了领导带动、上下协同抓慈善的良好氛围。

上级的支持犹如为县慈善协会人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们更加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协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出身农家,他们熟悉那些黢黑的面庞、朴实的笑容,更熟悉那些农村特困家庭是如何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经多次研究协调,县慈善协会在全县的乡(镇、办事处)设立27个慈善社工站,555个行政村设立慈善联络员,建立了“县有会、乡有站、村有员”的慈善基层组织体系。这些基层慈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弘扬慈善文化、组建志愿队伍,开展慈善救助帮扶,如温煦的阳光遍洒乡村的每处角落罅隙。

如果说县乡党委和政府是慈善工作的主心骨,发挥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村支部一班人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那么县慈善协会和乡镇慈善社工站、慈善联络员就是慈善工作的枢纽,发挥着策划组织运营的作用。每个环节都紧密契合,像一台设计精巧的机器高效运转。

040f809c5446dc6e45695673b0701044.jpg


笃行致远善行为本绘新图

筹募善款,惠及民生。自2016年以来,县慈善协会把筹集善款作为工作上突出的重点,善款筹募的方式也由过去的感情慈善发展为项目慈善、网络慈善。筹募的善资在很多群众遭遇急难险困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7月,暴雨倾城,中原大地多处受灾,鲁山县更是受损严重。县慈善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连夜收集受灾数据,在全市率先发起“防汛救灾驰援鲁山”项目,筹款1003万元,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慈善总会援助,共筹措资金3628万余元用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水患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双难临头,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慈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募集救灾资金之多、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县慈善协会会长、副会长不惧暴雨,分头带领工作人员,逐户走访查看灾情,确保救灾款物使用规范,切实发挥效益。百姓们感激的笑容定格成那些雨天里最美好的风景。

拳拳爱心,薪火相传。在社会募捐中,越来越多善良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涌现出捐资100万元的张新春、捐资50万元的王振一、捐资23万元的王占伟等一批慈善模范人物。防汛救灾期间,鲁阳街道孙永兰等12名老人共同捐资2370元,天骄口才艺术学校近百名学生通过义卖捐资1325元,鲁阳街道老干部支部31名退休老干部带头捐款,梁洼镇六旬老农李欣持续六年每月捐款100元……越来越多的平凡英雄怀抱热心投入慈善公益事业。

协会一班人认识到,围绕项目募捐做文章,是做大做强慈善事业的一条好路子,县慈善协会持续强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积极协调争取慈善项目,2021年先后实施了“东润春暖”“东润启航”“东润益师”“蓝黑板支教”“劲牌阳光班”“火炬助学”等一系列慈善项目,192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130名优秀教师受到资助,慈善之光普照全县民众。

县慈善协会积极谋划,围绕项目争取资金。如“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积极争取省、市慈善总会援助,共筹集和接收救灾资金3628万元、物资17批次价值共计567万元,采购发放救灾物资价值330万元,帮助91户房屋重建支出209.64万元,房屋修缮1537户支出460.9万元,农作物救助18862户、面积达990多公顷、支出共计1160.8万元,人员救助2373人共计119.48万元,敬老院修缮23个支出120万元,小微工程项目类345个1050.18万元,为全县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了厚重的慈善力量。

县慈善协会还创新思维,用资金来立项目,把钱用活用好。他们筹资8.3万元开展“慈善敬老·衣暖人心”活动,为全县690名集中供养特困老年人发放爱心棉衣,寒潮侵袭也挡不住融融暖意;近三年,他们筹集232.45万元帮扶763名困难大学新生,让莘莘学子不再为学费犯愁。

他们不辞劳苦,多次赶赴平顶山市慈善协会,积极争取“爱在鹰城·百家千户守护计划”项目首期试点在鲁山落户。自筹备以来,全县共排查出106名大病患者,65名患者通过“水滴筹”平台获得救助帮扶资金96万余元。那些深陷黑暗的人们眼前终于出现了一抹光,是县慈善协会点亮了患者们的希望和信念,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县慈善协会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们深知慈善助医一直是慈善救助的痛点和难点。2022年,在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的鼎力支持下,县慈善协会与平顶山市慈善总会、水滴公司多次会晤商议大病救助机制,鲁山县作为项目试点县进行大病救助机制探索试行。县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多次不顾酷暑严寒下乡调研摸底,数次召开会议商讨,反复酝酿项目实施。2022年9月1日,大病救助项目终于在鲁山县成功启动。项目试行期间,县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没闲着,他们加强对基层慈善联络员培训指导,并选点试验,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重新制定救助标准,初步完善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为项目长期规范持续执行奠定了扎实基础。截至目前,鲁山县慈善协会在大病救助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中市、县级层面救助帮扶患病群众293人,救助帮扶资金总额62.3万元,乡级层面救助帮扶患病群众1553人,救助资金总额129.04万元,村级层面救助帮扶患病群众2351人,救助帮扶资金总额103.63万元。

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时代,县慈善协会敏锐地看到慈善募捐的新方向,牢牢地把握住了“互联网+慈善”的深度融合时机,与时俱进地开辟互联网募捐的新渠道。他们积极学习网络募捐平台技术,在省、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腾讯“99公益日”活动。这当中少不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四大班子领导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模范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捐,普通群众随心捐,涓滴爱心最终汇成慈善江海。自2019年以来,网络募捐一年一个台阶,四年走出四大步。通过大量实践经验,县慈善协会总结出的“五个三”“六个力”工作法被多个县市借鉴学习。

2021年,全县联动参与“99公益日”活动。上线项目“善行鲁山助乡村振兴”,全县共有23.33万人次参与捐赠,参与人次较2020年3.3万人次增长7倍之多;筹款达1780余万元,较2020年筹款94万元增长19倍之多。筹款总额位居河南省县区级慈善会第7名,单个项目筹款能力在全国13908个项目中排名第5名。县委书记刘鹏荣获河南省慈善总会颁发“重视慈善、爱心为民”奖杯,县慈善协会荣获省、市慈善总会表彰和奖励,获赠上汽荣威七座商务汽车1辆。

2023年,全县联动参与“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活动暨腾讯“99公益日”活动。所上线两个项目,共有33.42万人次参与爱心捐赠,实现公众筹款2624.98万元,获腾讯配捐134.58万元,筹款总额较上年增加22.4%,参与人次较上年增加9.07%,全省综合排名第十。其中,在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活动中,公众筹款299.55万元,腾讯配捐26.09万元,参与4.37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

689c14d8fda5697ad0fa6fe8959a56b3.jpg


全民慈善鲁山模式美名传

2019年,鲁山县磙子营乡磙子营村“两委”根据群众呼声并征求广大群众意见,提出每人每月捐一元钱卫生费,用于村庄环境整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元钱对于每个村民来说都不算多,连困难户都能拿出来,所以这一举措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赞成,村民们纷纷解囊,捐款被用于添置垃圾桶、栽种树苗花卉等,村庄干净整洁、繁花盛开、秀丽如画。每月一元的捐赠,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家发自内心地关注并参与公共事务,变“要我办”为“我要办”,引起了周边村庄群众的赞赏和效仿。自2020年起,磙子营村用慈善资金修补维护道路36条15余公里,修建村文化游园5个;刘八庄村捐款捐物献力,捐砖献瓦,改善村内环境,成为平顶山市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

磙子营乡党委和政府及时发现了这一创意,因势利导,升华为全民慈善动员:他们将捐款人群扩大到在外的乡贤、企业家、知名人士等;将群众捐款确定为每月1元,党员干部每月10元,乡贤和成功人士量力而捐;将捐款用途由环境卫生治理扩大为村庄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大病救助等,乡政府根据群众捐款数额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捐。这一经验很快在全乡各个村庄推广,磙子营乡由原来的信访大乡变成了文明之乡、爱心之乡、人居环境红旗乡,慈善的力量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乡风民俗。

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磙子营乡的经验,支持县慈善协会在全县系统部署推广以“一元捐”为基础的人人参与的全民慈善工作。县慈善协会针对磙子营乡的经验做法,结合“99公益日”活动特点,为乡镇筹款确定项目方案,引导群众把善款捐到项目中,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建立有效模式,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慈善募捐以全民参与的形式,如滴滴之水渐聚成川之势,在全县推广铺开。

鲁山县赵村乡一位村民家中不慎失火,一家人面对残垣断壁欲哭无泪,同村群众得知后纷纷捐款,帮助该村民及时得到救助。烧毁的房屋被重新建立起来,互帮互助的良好民风也悄然在人们心中建立起来了。在慈善的影响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俗得到扭转,人们以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为荣。村村兴善、人人友好的和谐乡村,也如梧桐般引来了只只“金凤凰”,越来越多的投资客商到鲁山接洽,许多外出务工人员也回到家乡兴办企业。

通过全民慈善,鲁山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也得到了系统加强。在全民慈善的过程中,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都站在了一线,他们积极组织各项活动,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捐款,乡村党员又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这使得基层组织的威信大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较大改善。慈善成了连通干部和群众的纽带,也成了照亮百姓心灵的阳光。

2021年,鲁山县团城乡团城村的支部书记王留成身患重病,一直在郑州医院治疗,病榻上的这位老党员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牵挂着村里的工作。出于高度责任感,他向乡党委提出辞呈,请求选举新的支部书记承担村里工作。村里党员按照乡党委的要求重新选举,没想到,全票当选的还是王留成,他得知后不禁热泪盈眶,感激村民们的这份信任。更令他动容的是,千里之外的村里,全体党员每人自发捐款,为他筹集治病款。病愈回村后,王留成怀着满腔感激,和党员们商议成立“爱心支部”,让温暖传递温暖,爱心救助爱心,为村里孤寡老人、失依儿童、特困家庭实施救助帮扶。这一举措得到了团城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目前,全乡涌现出义务民事调解队、义务守护烈士陵园队、义务修理队、义务理发队、义务宣讲党的理论知识队等。

由于全民慈善,带动了乡贤与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参与,已退休的公职人员和专家学者回到家乡,参与捐赠,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则回到家乡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在优秀人才“归根工程”暨“99公益日”活动捐赠仪式上,众多乡贤、企业家现场捐款及意向捐款高达200万元。在开展“振兴鲁山、慈善同行”“99公益日”捐款中,马楼乡沙庄村旅美博士李松接到了村干部的亲情电话,熟悉的乡音勾起了李松的思乡之情,村两委为群众办实事、热心公益事业的情怀令他感动,于是,他当即向家乡捐赠5万元。马楼乡书记、乡长得知后,也非常感动,感动于李松博士心系家乡、热爱故土,于是便专程去沙庄村慰问感谢李松的父母。书记乡长走后,李松父母难掩激动之情,便给李松打电话告知此事,李松一听,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再次捐赠5万元。后来,村两委拿善款美化了村居环境,新建了一座游园,每日蜂飞蝶舞、绿草茵茵,老人们在这里下棋聊天,孩子们在这里奔跑嬉戏。感动传递了感动、善良传递了善良的故事在这里流传。

县慈善协会探索出了一条金光大道,那就是以慈善事业赋能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鲁山模式”。“鲁山模式”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河南省慈善总会和平顶山市慈善总会的赞誉,并被全国各地广泛学习模仿。“鲁山模式”的重点就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力量,确保各方“参与得了”;健全完善机制,建立有效模式,确保全民慈善“推广得开”;加强组织引导,搭建有效载体,确保资金“利用得好”。

全民慈善、社区为本的鲁山模式,揭示了慈善的平民本质,展示了中国慈善的魅力,中华民族血液里涌动的善良像纽带一样紧紧联结起广袤大地上的苍生。慈善事业实现了在传承中突破、在探索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正如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鲁山县慈善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鲁山模式所具有的普遍意义,较为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地方慈善工作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经验必将对全国慈善工作和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聚沙成塔成果显著惠民生

征途漫漫守初心,薪火相传永不熄。从2010年建立,县慈善协会栉风沐雨走过的这十四年,始终秉承为民造福的宗旨。协会里的工作人员一半以上都是已经退休的耄耋老人,他们在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子孙绕膝之乐的年纪却坚定地扛起肩上的重任,以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晴空。鲁山县慈善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日渐加强,品牌逐渐凸显,慈善事业蒸蒸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款物价值1.4亿元,受助群体60余万人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磅礴厚重的慈善力量!


扫码关注

  • 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04-2021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     对本站数据有疑问请致电联系0371-65509100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174号     豫ICP备14009891号-1   地 址:郑州市晨旭路8号 福彩大厦5、6楼    邮编:450000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